编写与共创指南
如何扩展与打磨你的产品枕边书
这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工程项目,旨在提炼、萃取个人经验,将其转化为共享资产,服务更广泛的群体。
为什么要共建
作为一名产品经理,个人经验虽宝贵,但毕竟有限。将经验体系化、文本化,既能帮助自己总结提升,也能为未来的自己,乃至同行们提供有力支撑。
我希望《产品枕边书》不仅是我的个人笔记,更能逐步成为一个可信赖的知识资产。
通过不断打磨和共建,可以实现:
-
避免重复犯错:将实际工作中的失败经验沉淀下来,供未来参考,减少不必要的试错成本。
-
检验经验有效性:通过归纳总结,辨别哪些认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,哪些需要修正或放弃。
-
防止经验流失:随着环境变化和记忆消退,未整理的知识极易遗失。及时梳理,才是真正掌握。
编写原则
为了让这份手册更扎实有用,我为自己设定了以下编写标准:
-
具体、真实、开放、有效:只记录经过实践验证、有具体场景的内容,拒绝空洞泛泛的总结。
-
以读者为中心:把每一个知识点当作是写给未来遇到同样问题的产品经理,做到清晰、友好、直接。
-
实用性优先:手册定位是攻略指南,而非个人备忘录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避免无关的感慨和冗长背景。
-
清单式表达:优先使用条目式、分点式总结,确保信息密度高、检索效率高。
-
保持时效性:随着实践和认知的更新,定期审视并更新内容,防止陈旧信息误导自己或他人。
写作模型:SCQA 结构
为了保证内容逻辑清晰,我统一采用SCQA(情境 Situation、冲突 Complication、问题 Question、答案 Answer)模型来编写条目。
具体做法是:
-
简要描述背景情境。
-
明确指出冲突或挑战。
-
提出核心问题。
-
给出实用、具体的解法。
这样的结构,既能快速传递重点,也方便后续检索和补充。
如何参与共建
虽然目前以个人整理为主,但我非常欢迎志同道合的产品同行参与进来,共同打磨这本手册。
临时共建流程如下:
-
选择你感兴趣的主题或章节。
-
按照编写原则和SCQA结构,完成初步内容撰写。
-
将稿件发送到邮箱:
-
内容审核通过后,将以署名方式发布,并同步到手册更新记录中。
小结
《产品枕边书》不是封闭的成果,而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。每一次更新与共建,都是一次自我打磨,也是一次认知升级。
如果你也相信知识的力量,欢迎一起参与。
这篇指南有帮助吗?